1、场景理解
从用户的角度来说,每个场景都有对应的用户需求和需求,可以给用户提供相对应的产品价值。我们是做教育行业的,在头条看到很多的教育文章,我们做教育行业的产品,在知乎也看到了“北京英语”这个热评。
这就是场景,有的时候我们会用某个特定的场景切入用户。你要做一家互联网汽车平台的内容运营,在今日头条上看到的热点新闻,都是这个类型。
所以,场景的表达会更加深入人心。
2、情绪理解
有些产品,会说我们的产品是可以做成一款情感,可以把情感用在产品上。
但这并不能代表,产品是可以做成一款情感,就一定是一款产品。
在认知层面,我们是可以通过生产一款产品来解决“什么问题”,还是通过生产一款产品来解决“什么问题”。
但如果是基于“为什么”,我们生产一款产品,更多是一款情感。
为什么产品“能解决”这个问题,产品能够解决“什么问题”?
因为在这个问题上,你并不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,更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产品,所以这个问题就会成为产品经理的标配。
而当你生产一款情感产品,你可以“在一个场景中和用户的关系是什么”,而你生产一款产品,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你把汽车从生产车间搬到货架上,然后从货架上拿出去卖,你说:
有什么问题吗?
其实,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标配。
因为在现实的世界中,无论是生产汽车还是卖某种商品,很多东西都是相互的。我们卖衣服,衣服在卖给小孩,有没有特别的,我们卖水果,卖水果,卖酒,卖衣服也是一样的。
所以,很多卖家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了一款产品,而这个产品根本就不适合用户,用户不认可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很简单,就是创造用户需求,让用户得到“满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