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了解自我:揭开运营推广岗位中的自我认知之门
自己的工作很杂,即便是做了一两年的运营,也没有什么效果,原因就在于自我认知没有深究,自己总是把运营这个工作当做重复性的工作,我们的理解也只能是作为执行者。
当你在做运营时,你会发现,运营工作的好坏,不外乎3个维度:渠道、内容、用户。渠道包括了社区、贴吧、QQ群、微信朋友圈、知乎、豆瓣、微博、抖音等等;内容包括了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、内容生产等。
那么你会觉得,做运营的唯一、唯一就是去让用户感知到你是一个专业性的运营,这其实是非常难的,这其中又有人说你是做策划的,做策划的又没有灵感,做策划的又没有资源,运营又不是一般性的工作。当然,如果你是做新媒体的运营,做运营,如果能坚持做原创、定期发布内容,一般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,并且还会有用户反馈的。
当你开始和用户接触、沟通和互动时,你就会很容易的去掌握用户需求、产品需求,知道用户是怎么想的,怎么去理解用户,这样才能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,做出用户想要的内容,才能让用户对你产生信任,提高用户对你的黏性。
当你在运营中体会到了用户的心理变化后,就可以判断出用户喜欢什么内容了,他们愿意关注什么内容,用户对什么内容最感兴趣,做出自己的个性化内容。那么接下来的工作,就可以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内容产出了。
说白了就是:内容→渠道→运营。这个就是渠道和渠道的区别了。
你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内容搬运过来,做一个搬运工的自媒体,然后等着粉丝找到你来下载你的自媒体。当然了,这个工作是需要人力来完成的,还需要一些运营人员来配合完成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去思考渠道和渠道怎么去搭建了,用运营人员的话来说就是找一些能给你带来一些免费流量的渠道,或者说用你的时间去搭建一些渠道的规则。
如何规划渠道,让内容更加的有价值呢?
首先,要建立自己的渠道内容分发渠道,当然了,这个渠道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渠道规则的。平台建立后,可以做一些机制的对外推广,也可以做一些平台的机制优化。比如,我最近用的是壹伴壹伴的渠道体系来做引流,那么我的平台的内容和用户就不会受到平台的限制。